玉米机企业 谨防“滑铁卢”
www.caamm.org.cn 2012-08-08
文章来源:行业工作部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宁学贵
去年的玉米机市场,可谓一波三折。虽然销量同比暴增,但仍未及各主产企业的产量。很多企业在生产战略上“冒进”,遭遇了“滑铁卢”,滞销严重。而今年,玉米机企业再度开启“豪赌”模式,很多企业产销计划同比再翻番,甚至有的企业产销目标已超万台。今年的市场形势真有这么好吗?
近期,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发布了上半年的农机工业运行情况。其中,玉米机的增幅之大,还是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测。1-6月,规模以上企业玉米收割机的产量同比增加了109.2%,行业骨干企业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产量同比增加了122.16%,其中二行机增幅666.2%;三行机增幅93.5%;四行机增幅85.6%;背负式玉米机增幅在31.9%。不少企业截至6月底的产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产量。
各地补贴玉米机积极性也相当之高。如山东省1-6月就已补贴玉米收获机械3700多台,其中背负式玉米收获机2068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1640台。销售方面,主要骨干企业1-6月自走式玉米机销售了6500余台,增幅136.2%。
玉米机如此火爆,一是玉米机市场刚性需求实实在在地存在;二是吉林、江苏、辽宁等省今年对玉米机实施普惠制的试点,多数地方也都对玉米机进行重点补贴,进一步刺激了市场;三是企业的销售策略更加灵活、有力。今年在东北,有的大企业扣除补贴金额直接促销,提前抢占市场,企业也开始降价销售。
面对如此火爆的情景,企业需要激情,抓住良机发展自己,但更需理智,欲速则不达,要量力而行。
2011年,玉米机骨干企业四行机生产计划超过了1.3万台,三行机生产计划接近2万台,可谓“信心爆棚”。但年底盘点后才发现,自走式玉米机销售增幅只有30%。三行机和四行机的销售都在6000台左右,其中还有部分玉米机很长时间无法结算,形成“假销售”,企业资金占用非常严重。
为什么市场如此火爆,企业的产品还会积压呢?
购机补贴资金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自走式玉米机价格高、单机补贴金额大,三行、四行机若无补贴,则很少有用户有能力购买。今年,尽管一些省市对玉米机首次实行普惠制、累加补贴、作业补贴和保障性补贴等政策性支持,但补贴资金供需矛盾依然较大,多数地方的补贴资金还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不能完全将销售人员的统计数据作为自己的生产计划,必须充分考虑用户对大型玉米机的实际购买能力。位居大型玉米机市场占有率榜首的约翰迪尔公司,一直采取非常稳健的生产节拍,重在不断提高其产品的可靠性和技术细节,从而获得了稳定的收益。
同时,行业信息沟通渠道尚未畅通。尽管今年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建立起了收获机统计和数据交换体系,并加强了行业月度运行分析和发布工作,但仍有很多企业缺乏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渠道。目前,玉米机企业多按照对市场的预测安排生产,但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往往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备产情况。当一家企业的生产计划翻番时,别家企业甚至翻了三倍不止。这样叠加起来,不滞销才怪。据了解,今年很多企业两行玉米机产量同比增加了数倍乃至数十倍,产销率如何令人担忧。同时,不少小企业也在开足马力生产两行机、三行机,让玉米机总产量更加扑朔迷离。
此外,随着农机销售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农民对玉米机越来越了解,购机行为也日渐趋于理性。由此推断,三行、四行玉米机今年的市场格局不会有太大变化,小企业、新企业更不宜盲目乐观。小企业一定要在产品的“精”和“特”上下工夫,建立自己的技术特点和产品质量,才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现在,农机生产企业的竞争已日趋激烈,企业竞争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很多玉米机企业面临艰难的抉择:不投资电泳喷涂线、激光切割机等以提升制造水平,产品就无法进入第一梯队。然而除了提升制造能力带来的资金压力外,“扎堆”投入某一产品的现象也已成为埋藏在企业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由此看来,无论大小企业都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玉米机预期的火爆,谨防再遭市场“滑铁卢”。
提交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5-05-14农业农村部推进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
- 2025-05-12吉林省202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发布
- 2025-05-08七部门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施意见
- 2025-05-08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
- 2025-04-27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推介支持种业振兴金融政策与
- 2025-04-25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