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www.caamm.org.cn 2021-07-12
文章来源: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新拖拉机上路前,应先办理登记手续。”“达到报废期限的,必须及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6月中下旬,福建省石狮市举办高素质农民拖拉机技能培训班,在为期6天的培训活动中,来自福建省三明市农业学校的郑再涨老师给学员们讲解了拖拉机与驾驶员的管理、拖拉机故障的判断及排除方法等专业知识。
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福建结合现代特色产业发展和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以更新理念和提升技能为核心,在全省70个主要农业县(市、区)推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十三五”期间共培训高素质农民近20万人。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已惠及60万人,为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聚焦产业发展 实施精准培训
福建紧盯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坚持“围绕产业抓培训、抓好培训促发展”的思路,依托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农广校等,开展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及农民培训师资等四个类型培训。去年,省级举办示范培训班19期,共培训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培育师等共计980人。
为进一步加快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制定了高素质农民新农商培育行动工作方案,以紧贴需求、实用实效为导向,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培育了一批有市场、懂技能、会营销的新农商,助推直播带货新业态发展,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截至目前,全省已举办农村电商培训班35期。宁德市霞浦县举办的农民网红直播培训班70个名额半个小时内全部抢光。
各地围绕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开展全产业链培育人才,举办了茶叶、蔬菜、食用菌、畜禽养殖以及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经营管理等特色班,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无缝接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开展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和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活力,挖掘一批农业现代新业态、新模式,树立了一批高素质农民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创新培训模式 增强培训实效
近几年来,福建按照“省抓示范培训、市抓特色培训、县抓产业培训”的思路,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要求,采取线上学习、集中授课、田间教学、异地考察等灵活培训形式,探索了多个有鲜度、有梯度、有高度的因材施教培育模式。
通过指定、遴选、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委托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农广校、农技推广单位等组织培训,形成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武平县、永安市开展“送教到社”“流动办班,送教下乡”办学模式,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先进实用技术;新罗区按乡镇片区分班培训,把课堂设在乡镇田间地头;上杭县依托上杭职业中专学校,形成讲、问、观、训、跟“五步循环”的培训模式。
遵循农民教育培训特点和规律,围绕培训主题,选点布线、系统设计,每个班次科学设置农业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综合素养课,绿色高效种养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化技术模式、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等专业能力课,团队建设等能力拓展课程,突出实训实践,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培训班,实训教学超过总学时的2/3,学员在现场教学、实操演练中提升能力。
探索疫情防控“云课堂”学习模式,利用各类网课资源,组织线上学习助力春耕复工复产课程,在省级示范培训班全面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16个班次、6159人参加了线上线下融合培训。
打造名师名课 提高人才素质
建立“院校理论教师+行业创业导师+农业技术专家+农民实用人才讲师团”的专兼职培训师资库,入库师资3764人。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三期优秀师资和办学管理人员培训班,180名一线教师和业务人员参加为期7天的课堂与现场教学,提升师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面向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基层农技专家,征集优选一批综合素养课,精选一批种养技术、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直播电商等专业课程,建立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农民教育培训精品课程库。
龙岩市按照“产业效益显著、技术装备先进、组织管理规范、示范引领明显、交通食宿便利”的标准,遴选了28个适合观摩学习的实训基地,并给予资金补助,打造集“食、宿、学、训”四位一体的培训教学点和观摩点,为提高学员实操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福建正在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育行动,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工程“三大工程”,新增培养中专学历以上高素质农民1万人,新增培训高素质农民10万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线上培训100万人次,为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相关阅读
- 2025-06-27严守耕地红线 提升耕地质量
- 2025-06-24“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 2025-06-13全国收购夏粮小麦已超1700万吨
- 2025-06-11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过七成
- 2025-06-09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过半
- 2025-06-06麦收已过四成,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