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姜卫东:建议加快农田碎片化治理 提升农业产出效益
www.caamm.org.cn 2022-03-11
文章来源:第一农机财经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富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是,农村成片土地碎片化问题仍然非常普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当前,加快农田碎片化治理,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已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姜卫东:1958年生,五征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一、当前制约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我国大部分区域人均土地一亩左右,总产出2000斤左右粮食,总收入2000多元,去除种植成本,不算劳动力成本略有盈余。如果由企业运营,加上土地租赁费和劳动力成本,规模小了也达不到保本点。由此可见,农民的种地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低,导致农民没有种粮积极性,很多地区也出现了农田撂荒或植树的现象。
2.土地碎片化严重。由于人均土地面积少,每户土地很多不在一起,户与户之间的土地都有地埂隔开,既浪费了土地,又限制了农业机械作业效率。
二、建议
1.随着农村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各地农业发展实际,支持鼓励发展规模农业,促进机械化规模高效生产,实现规模效益,真正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农业成为人们向往的产业,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地方,让农民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
2.打破地埂观念,通过电子地图确立农民土地边界。成片土地把地埂打破相对简单,山坡土地因地制宜,尽量把土地联合起来,创造机械化作业条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土地的农业基本收入和征地收入都归农民所有,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保障农民的权益。
3.农业的出路就是挖掘土地的最大潜力,就是多产粮、产好粮,满足社会农产品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县、镇(乡)、村要把规模农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把国家一系列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扎扎实实做好宣传、引导,积极推进试点、示范,真正让从事规模农业经营的企业实现效益、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让农民从规模农业经营中得到实惠。
相关阅读
- 2025-06-27严守耕地红线 提升耕地质量
- 2025-06-24“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 2025-06-13全国收购夏粮小麦已超1700万吨
- 2025-06-11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过七成
- 2025-06-09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过半
- 2025-06-06麦收已过四成,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