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首页 > 行业焦点

极飞农业无人机助力小龙虾养殖

www.caamm.org.cn    2022-06-16

文章来源:    作者:   文章类型:普通

2020 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到 2184.63 万亩,养殖总产量达到 239.37 万吨,行业产值达 3490.7 亿元,为乡村创造了广大的就业机会,通过虾稻连作,村民在家门口也能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养殖能手探索虾稻产业带领老乡共同致富

60岁的张仁华来自湖北荆州的,从1988 年开始从事循环农业,2006 年在荆州松滋市弥市镇双马村流转了一些土地开始养殖小龙虾,张仁华觉得小龙虾养殖市场红利广阔,又有政府扶助政策,决心带领乡亲们一起到双马村来养殖小龙虾。在乡亲们的加入下,张仁华成立了双柳树虾稻连作专业合作社,并流转 5000 亩土地,进行虾稻共作田改造。通过小龙虾养殖和虾稻米种植,乡亲们很快实现了增收致富,农忙每月收入可达 8000-9000 元,当地也成为了虾稻共作特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村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01.png

小龙虾养殖对人工劳动力需求巨大,而随着农村劳动人口的减少,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养殖户的成本也水涨船高,“请人难、请人贵”是眼下许多养殖户面临的共同困境。在小龙虾养殖的赛道上,年近甲子的老张是如何从一只小龙虾,养成一个大产业的?张仁华表示,是高科技的助力让他有信心可以再养十年小龙虾。

传统人工喂虾方式

“以前养小龙虾,700 亩虾塘需要  20  多个工人每天从下午三点到晚上七八点,撑着船给小龙虾投饲料。这项工作非常辛苦,也很难监管。受疫情影响,在当地也很难雇到工人,直接影响到了小龙虾的养殖效益”,由于请不到人,张仁华想到买了无人机。

“现在轻松多了,有了极飞 P100 农业无人机,不用再请工人撑着船、晒着太阳撒饲料了,只要往无人机料箱里填上饲料,然后在手机上轻轻一划,无人机就自动起飞按照规划好的航线进行撒料,不到几分钟 20 亩水塘就撒完了”,张仁华在车棚的荫凉处,拿着手机操作无人机给自家的几百亩小龙虾塘投撒饲料。

02.png

张仁华(左)正在操作极飞 P100 农业无人机给小龙虾投饲


无人机提升小龙虾养殖效益每年节省成本上百万元

“非常精准、高效,1 架极飞 P100 农业无人机的投饲效率相当于 20 多个人工,一天可以省几千块钱,对我们小龙虾养殖户的贡献非常大。”张仁华算了一笔账:请一个工人一天需要 150-200 元,长工至少需要 3.6 万一年,700 亩虾田需要 20 多个工人,一年要花至少 72 万人工费,这还不含起虾工的费用。而使用极飞 P100 农业无人机投饲,只要一个装料工就搞定了,一年可省几十万的人工费用。

除了降低人工成本外,P100 的精准、均匀播撒、不卡料、一机多用等功能还为张仁华带来了其它效益。

03.png

                极飞 P100 农业无人机正在给小龙虾投饲料

养过小龙虾的人都知道:养小龙虾的关键就是养水,而养水的关键是养草,因为水草可以让虾塘的水质更好,小龙虾的品质更高。如果投饲不均匀、不够量,小龙虾会到处觅食,搅浑塘水,甚至钳断水草;投饲太多小龙虾吃不完,饲料溶解在水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小龙虾缺氧死亡。极飞 P100 农业无人机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播撒精准、均匀,不会造成饲料过多或过少播撒,让小龙虾吃得更得劲,不会影响水草生长;空中撒饲料也不会把水搅浑。

04.png 

养小龙虾就是养水,养水全靠水草,水好虾就好

张仁华还有另一笔账:市场上的颗粒饲料每吨售价一般在 5000-6000 元,而他自制的长条饲料每吨成本只需要2000 多元。极飞 P100 农业无人机采用的是直列对置式离心双播盘和双绞龙播撒器,不仅可以撒颗粒饲料,而且还能撒长条饲料,这一举相当于可以节省将近 4000 元每吨的饲料费用。按照每亩虾稻塘播撒 2-4 斤的饲料计算,老张 700 亩虾稻塘一天要撒 0.7-1.4 吨饲料,相当于每天节省 2800-5600 元饲料费,从 3 月初到 6 月底将近 120 天投喂时间,可节省饲料成本 60 万元左右。

05.png

饲料厂的颗粒饲料

06.png

张仁华自制的长条虾饲料

极飞激活农村产业 助力乡村创新致富

在买无人机之前,张仁华担心自己年纪大,学不会高科技产品。极飞当地经销商上门教学,打消了他的顾虑,贴心的服务和简单的操作,让张仁华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领。短短两个月,在无人机的照料下,张仁华的虾塘每天至少起虾 1500 斤,高峰期每天能达到 3000 斤。

07.png

一边泡茶,一边操作飞机撒饲料,轻松把养好小龙虾

极飞 P100 农业无人机不仅可以撒饲料,还能播种、撒肥、打药,张仁华再也不用为找不到工人发愁了,“以前在 4、5 月的时候就要将虾塘水放干,请人慢慢种水稻,2700 亩虾稻田得花两三个月,所以一年只能养两季虾。现在有了高效作业的 P100 ,就可以等 7 月的时候再种水稻也不迟,这样就可以多养一个季度的虾了。”

“如果没有极飞无人机,我就不养虾了。”因为有了高科技助力,张仁华信心满满的表示还可以再干十年,未来他希望能将虾稻连作模式复制到更多的农村,让更多的乡亲通过新科技,进行规模化养殖,走上致富之路。

08.png


中国农机工业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工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工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工业网,http://www.caamm.org.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它来源的作品,即“来源:XXX(非中国农机工业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站联系的,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